咨询电话:13501208501(马老师),400-007-9000
取消
以德难以治国,但可以治企
发布时间:2021-01-12 17:07  文章来源:华夏基石   作者:杨杜   点击:次

杨杜 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领衔专家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日本神户大学经营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系主任、教授。中国企业家联合会管理现代化委员会委员,袁宝华管理金奖评审委员,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管理顾问,莲花味精公司独立董事。

 

为什么要讲究企业伦理呢?是因为一个企业在成长过程之中,有它成为优秀企业的必经之道,我认为是三道:第一是生存之道,明白“活着是硬道理”,做企业必须先活下来;第二是职业之道,明白自己“是干什么吃的”,比如要为客户提供好产品和服务,要为股东谋利益;第三是君子之道,明白“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走在君子之道的企业就比较接近于伦理经营了。

 

中国人是非常讲究伦理的。现在流行国学的学习,在国学里面我觉得有三类伦理观点:

第一类是和人生阶段密切联系的人生观,这些道理主要是从经验主义来说的,我认为一般比较准确、有道理,比方说君子有三戒:少时血气未定,戒色;壮时血气方刚,戒斗;老时血气已衰,戒得,或者讲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等等。这样的道理都比较靠谱。

第二类是和善恶好坏相关的伦理观,比方说谁是君子,谁是小人,富和仁、义和利的观点,这些就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比如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还有和企业这个功利组织密切相关的伦理观,如孟子所讲的“为富不仁,为仁不富”,董仲舒说“仁人正谊不谋利,明道不计功”,这等于从伦理上把君子和小人,富和仁,义和利这两者给对立起来了。后来人们发现这样一分为二的方法有些问题,于是就有人想结合或兼顾一下。比如有些商人经常讲的见义思利,先义后利,以义取利,孔子后来也说过“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话。西方的新教伦理中,使用了“天职”观念,不是把赚钱当作目的,而是当作职业,把宗教的虔诚和世俗的职业完全融为了一体。以此来看,伦理问题的答案是不一定、不确定的,因为各有各的立场、各有各的方法。

第三类观点是有关因果关系的因果观,这类观点可能更不符合现实。和因果相关的国学道理需要悟性,没有悟性的话,就会产生误解。因为国学经典上讲的很多道理,往往没有前提,或者隐含了前提,如果你在解读和运用时不加上前提的话,往往就成了“一听就明白,一用就失败”!比如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经常引用的“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或者有很多公司推崇的“财聚而民散,财散而民聚”观念,以及“一分汗水一分收获”,“好人必有好报”的信念等等,都是一因生一果的单线思维,这种思维基本发源于老子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样的单因单果关系。这类观点说说还可以,做起来容易出问题,一出问题就埋怨人心不古,道德世风日下!其实是你自己误解了。

宗教问题是不可置疑的,科学问题是必可置疑的,而伦理问题是可以质疑的、是多样性的、是不一定的。国学中的伦理观念多是不一定的道理。

但是,伦理并不是没有是非对错,伦理总有一个相对正确的答案。这个“相对”一般有三个,一看立场和地位,二看你的价值观或利益,三看你的信念或信仰。这就要区别伦理在国家社会和企业组织的不同作用了。在多元化的社会,由于存在不同的利益群体,大家的立场和地位不同,价值观和利益不一,信念和信仰多样,你又不能把人驱逐出去,所以,伦理难以治国——除非民族文化信仰相当单一的国家。但是伦理可以治企,因为企业可以主动地选择志同道合的干部员工,所以伦理在企业管理上可以做得非常有效。

 

 

 
 
 
【以上资料均属节选、详文请阅览印刷制品】

 

自媒体
备案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
全国公安机关互联网站安全备案
电话
400-007-9000
010-82659965
010-82873036
地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大街8号中钢国际广场A座6层
邮编:100081
E-mail: service@chnstone.com.cn
Copyright @chnstone.com.cn All Right Reserved.北京华夏基石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