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400-007-9000,13501208501(马老师)
取消
周禹:组织敏捷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须!华为、阿里、海
发布时间:2020-12-21 17:24  文章来源: 华夏基石e洞察   作者:周禹   点击:次

演讲:周禹,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人力资源战略教授、MBA中心主任

来源:哈佛商业评论(ID:hbrchinese)

华夏基石e洞察已获作者授权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管理咨询业务合作:15967150643(微信号mysoul3或617989295)



 
解放活性,建立连接,打通人力资本内外循环流量价值,HR需要升级:1.0版本,专业化和程序化,把人作为资源,专业化配置。2.0,专业化和价值化,意味着人变成资本,做差异化的投资组合。3.0版本,业务化、交互化。HR的BP客户本质是深度交互。4.0版本,自主化、自驱化。5.0版本,组织敏捷到变成小企业加联盟,创客联盟的时候,HR就成为内部创客的合伙人,走到了所支持服务的创新者身边,就像企业要走到客户身边一样,天天和他们在一起交互交融,在治理结构层面跟内外部创新者和探索者合伙共创。

非常感谢主办方,我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研究组织生态、人才机制的创新,我们非常强调理论与实践结论、国际和国情并重、商业与人文交融。今天围绕主办方“敏捷”的主题,我的题目是“组织与人:活性联接、敏捷创新(Agilely Allying Agile Actors)”。其实“敏捷”的概念用到管理上并不新鲜,2010年左右,敏捷组织这个语境就曾流行起来,但实事求是说,早在上世纪70年代管理学者就提出战略、组织上的“柔性”,甚至上世纪60年代就提出组织应该是“有机化”的。今天语境不断在翻新,但是本质性的原理原则一直在那里。

 

今天从三个层面讲讲我对敏捷的看法。第一谈谈对敏捷“本质”的认识。第二,敏捷有哪些关键原则和方法论、标杆企业的实践在做什么。第三,HR可以有哪些作为升级

 

“敏捷”的本质:活性联接、敏锐交互(Agility →Vitality)

概括而言,在我看来敏捷的本质是“活性”敏捷化的组织与HR,在今天的互联时代,就是要能够有效地建立与内外部各相关方伙伴的联接与交互,在活性化的联接与敏锐化的交互中,共同创造、分享价值增值。当然,如果公司还有很好的数据基础,把data和data连接起来,发现规律,把数据转化成工具,把科技和人连接起来。所以,敏捷的本质特征,其实就是活性。让组织、人与管理机制保持一个有机化联动,一个活性化交互的状态和过程。

 

为什么今天说敏捷变得更加重要?我认为有三个时代背景趋势,是大势所趋,我简称为“3i“时代:第一是创新(innovation by/for people)。信息、知识的快速传播与对称,带来了”创新创造权“的众化,也就是我常说的,知识权解放之后,每个人都有创造创新权,今天有生命力、创造力的组织,是让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创造的起点、创新的原点,只有每个细胞是激活的,整个组织肌体才更有活性的敏捷体质。

 

第二是高度不确定性(indeterminacy)。以前的管理学基本上是以组织化、计划化、结构化、控制论等为基本导向的,都是帮我们如何去规避不确定性,管-管控住、理-有秩序,以管制变、以刚刻柔。但实际上今天的高度不确定性是难以规避的,个人和组织都必须”拥抱不确定性“,这个说法不新鲜,但是真正理解和做到拥抱不确定性不容易,意味着人和组织要变得比环境还不确定性,习惯于”认知不闭合“、有的只是不停歇的迭代。

 

第三是全面联接(interconnection)。互联网显然深刻改变和推动世界进化,让人和人、人和组织、要素与要素、组织和组织,连接的速度、广度、深度和密度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更快更深。世界都”网化“了,那么今天和未来的组织,要保持生命力和先进性,也必然要从层次分明、条线分割的“结构体”,进化成”网络体“,否则无法和整个网络化的基础设施联接,就会脱网、失去生命力。

 

如果从我们研究者角度再深化地去想,以上的三个i不是并列关系,其实还有着互为因果、相因相承的内在关系,时间原因不展开了。在以上的时代趋势下,今天再来谈“敏捷”就不再是什么高大上的概念了,而应该成为企业存续、发展的生命线

 

为谁而敏捷?如何“敏捷”?

对于企业而言,从主体的角度,谁是我们最应该为之而敏捷的对象?我们强调回归客户价值本位,所谓以客户为中心,把客户作为敏捷的第一动因大家可能认为这是一个毫无新意的观点,谁都会说客户最重要。把客户作为企业所有利益相关方的第一优先级,其实是市场经济、企业组织发生的一个最经典、最本质的原则,但是很遗憾,事实上只有极少企业真正恪守这个本质初心。比如现代公司治理逻辑中强调“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这个原则本身,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让企业失掉“客户价值本位”这个初心的元凶。说的浅白一些,大家可以自己快速反思一下,你的企业到底是对客户最敏感、还是对股东最敏感、还是对员工最敏感、还是对领导最敏感、还是对政府最敏感……?在座的各位伙伴,你作为公司里工作的一员,你平时在与他人的交互中,你对谁最敏感、最在意,最会看谁的眼色?是客户吗?

 

利益相关方当然都重要,但企业对谁最敏感、看得最重要,其实决定着企业本质上的属性特征。所以,今天再次强调,所有的敏捷,都应该是把客户(就指真刀真枪在市场上消费企业产品服务的外部真实客户),放在最重要的主体对象上来,把对客户的敏捷敏感放在第一位。我常说,让企业回归“客户价值本位”,既是最古典的企业原则,也是互联网时代最前沿的变革导向。

 

在此基础上,如何做到“敏捷”,简单建议,建立“三个联接”、推动“三个转变”

 

第一,尽可能把组织与客户直接联接起来。不仅仅是指做业务、市场销售的员工与客户建立更直接、高频、深入的交互,而是尽可能通过组织、流程、管理系统的改革,尽可能让组织的各个部门端口,都能和客户发生交互。这也意味着,传统中后台职能部门(当然包括HR),很多管理动作如果不能直接、至少间接地建立起与客户价值的关联,那就可以不要做;让每一个经营和管理动作,都尽可能有明确的客户价值关联逻辑。

 

第二,尽可能把组织内外的人(伙伴)直接联接起来。大家一起围绕客户中心,成为并行共生的事业合作伙伴。与外部伙伴共创共赢,不仅仅是业务交易关系,而在资源、能力等各方面相互引流、延伸价值;内部员工之间打破组织层级垂直边界、部门功能横向边界,大家围绕对客户有价值的任务,灵活组合、机动合作。

 

第三,尽可能把资本与人力资本直接联接起来。把那些能与客户直接深度联接,创造价值增量、探索开创新动能的人(包括内外部),就真的不要再当成资源看、当成成本看了,仅仅是做好资源配置和效率管控,而是把他们看成是企业的资产、资本、投资标的物,或者说对于创新的人力资本而言,薪酬其实可以看成是他的初级融资,把给他们的所有支付和授权赋能都看成是投资;资本与人力资本直接联接,还意味着对于那些能够直接连接客户、创造增量价值的人力资本而言,要有机制让他们直接出资,直接在组织内外部去自主联接、融通资本,支持其创新创造。进而将组织与人传统的雇佣关系转化为事业合伙关系,分配机制升级为分享机制,激发他们创造增量、担负风险,进而共享增量。

 

以上三个联接,也是多年来我和我的团队帮助辅导企业,进行组织变革、人才机制创新升级的一些主线,不同企业通过不同具体的抓手和办法去落地。如果结合更好的数据基础、科技手段,把这些要素的数据与数据联接起来,工具化、智能化,那组织肌体的活性就更加被加持了互联、智能技术的翅膀。

 

不断深化这三个联接,也就意味着,企业在实现“三个转变升级”,即企业的商业模式开始从“排斥性/Exclusive”转变为“包容性Inclusive”的生意逻辑;企业的组织模式开始从“机械化/mechanism”的结构体转变为“有机化/organism”的网络生命体;企业的人开始从“员工/Workers”转变成直接、实时与客户在一起,进而不断创造增量和创新业态的“创客/Creators”。组织便进化为创新者联盟、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的联合,用马克思的话讲,自由人的自由联合。

 

激活人力资本的“流量价值”

由于今天的听众主要是HR的伙伴,所以进一步聚焦到组织与人才机制的角度,推动组织的敏捷化升级,就是推动组织向着活性网络升级,并进一步释放人力资本的流量价值结合一些标杆企业的实践来看:

 

如华为在组织的运行上,采取项目式的组织运行机制,通过项目的动态线条,来灵活地摩擦掉企业的各种结构性边界和板结。在一些业务流程上,通过前台灵敏的铁三角、权责深度下沉,让一线能够有充分的权责来呼唤炮火。前中后台快速拉动、高效联动。支撑这些组织和流程机制,他们也不断创新激励机制,近年来不断优化“获取分享制”。

 

阿里巴巴的政委体系,HR的同仁们都是了解的,让业务和人力的条线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直接交互;在团队建设上强调插件式的人才、插拔式的团队,人与人之间即插即拔、灵活攻坚。

 

海尔13年来一直创新实践其“人单合一”模式,让员工与用户直接联接、员工价值与用户价值直接联接,用户付酬,让员工与员工之间、围绕用户价值动态合伙,激发自组织伙伴们成为的小微创客,海尔成为一个宽阔的大平台,结成“大平台+内外部小微创客”的合作生产关系,甚至升级企业体制为“创客所有制”。

 

万科最近几年也在组织上大力变革创新,比如通过任务导向型组织,打破组织边界板结;通过将从上至下的战略解码与从下至上的“V战队”等机制有机结合,让更多奋斗者有机会自发涌现、自我挑战、自主担当、自组织创新创造,让人们更直接、更紧密地联接、服务客户,让组织内外部共同创造真实价值的伙伴们,通过事业合伙组织与机制的持续创新,结成共创、共担、 共享的事业共同体。

 

还有腾讯的人才活水计划,激活生态内部人才市场,动态优化人才的流动配置……等等。

 

我们概括一下,建立敏捷组织,不仅要提升、优化人力资本的素质价值、结构价值,还可以创新激活人力资本的流量价值:人才生态开放,人才市场激活,让人才在组织内外部的生态单元中能够活性流转,打破HR教科书教大家的人-岗静态匹配的传统方法论,让人与关键任务、人与人能够即时、精准、动态的高效联接融合,提高组织人力资本的周转率,也是人力资本增值重要的方式——这也是我个人首先提出的“人力资本流量价值”的核心原则,帮助并看到今天很多标杆企业都在进行类似的组织与机制变革。

 

HR的功能升级

最后在这些趋势下,解放活性,建立三个连接,推动三个转变,HR需要升级:

 

  • HR的1.0版本,就是专业化和程序化,各模块和系统都很规范,掌握各类专业的HR技术工具,把人这种要素资源,尽可能专业化配置、提升效率。

     

  • 2.0版本,HR开始战略化和价值化,意味着人变成资本,8年前我就提出来,叫做“人力资本的价值管理“,开始做差异化的人力资本投资组合。HR开始是把人看投资标的物,做不同的投资组合。20%的核心人才长期持有,长期变现。蓝筹股,用另外的操盘手法管理、激发。垃圾股,要用各种方式平仓,做人力差异化的股票投资组合,最后投资回报率最高,提升价值。

     

  • 3.0版本,我称之为HR的业务化、交互化。HR看是走回到我们的“客户“身边去,成为高层、业务经理和员工的”服务伙伴“,今天大家都在弄的”HR三支柱“等等,其本质是HR的角色要有更强的客户导向,变成准经营单元、具备精英化能力,走到高层、业务经理和员工身边去,而不是自顾自地按照某种流行的HR概念和前沿工具,”自以为是“地在办公室作PPT和各种方案,而是将”用户逻辑“至于HR自身的专业逻辑之上,为我们能支持的业务对象等设计定制化的HR解决方案、甚至产品化的交付。

     

  • 4.0版本,自主化、自驱化。组织里面孵化新物种,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新业务探索、创客团队时,这个时候HR的产品化能力更强了,能够给授权赋能的单位和单元,推送定制化的产品。HR有没有价值,就是给它定制化的产品人家买不买单,如果做成一个好的业务伙伴,内部结算也好、其他机制也好,你的HR产品能真正你的内部、甚至外部用户买单。

     

  • 5.0版本,合伙化、共创化。组织敏捷到变成小企业家联盟、创客联盟的时候,HR就成为内部创客的合伙人了,就走到了你们支持服务的创新者身边,就像企业要走到客户身边一样,天天和他们在一起交互交融,在治理结构层面与内部创新者和探索者合伙共创,成为为创客们融人、融资的合伙人。

 

时间有限,给大家精要汇报一下我自己的洞察,以及我们和国内外各类标杆企业合作共创的实践。希望对大家有点滴的启发,谢谢各位。

自媒体
备案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
全国公安机关互联网站安全备案
电话
400-007-9000
010-82659965
010-82873036
地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大街8号中钢国际广场A座6层
邮编:100081
E-mail: service@chnstone.com.cn
Copyright @chnstone.com.cn All Right Reserved.北京华夏基石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