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400-007-9000,13501208501(马老师)
取消
“董宇辉小作文”事件,我们不能一方面呼唤英雄,一方面老想着打掉英雄
发布时间:2024-03-25 15:54  文章来源: 华夏基石e洞察   作者:胡赛雄   点击:次
文 / 胡赛雄,华为公司蓝血十杰,曾任华为公司后备干部系主任、全球技术服务部干部部部长
来源:华夏基石e洞察(ID:chnstonewx)
华夏基石e洞察原创,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人生总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如何与问题正确相处?如何有效解决问题?本文尝试做一些探讨。
 
01
问题是机会的衍生物
 
信息是我们应对未来不确定性所不可或缺的生存和竞争资源。未来充满不确定性是必然的,信息有利于我们减少或消除这些不确定性。信息从哪里来?从问题来。问题从哪里来?从现象来。因此我们要有从现象中过滤问题和从问题中提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什么是现象?现象是事物在宇宙中的展现,是宇宙中各种因素交汇形成的结果。它可以由宇宙规律产生,也可以被人为创造。林林总总的现象,可看作是一个宇宙的大数据,可见自有宇宙以来,就有了大数据。
 
什么是问题?问题是指事物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出现了偏差、并由此可能或已经造成影响的情况。问题是现象的特殊情形,个别事物出现问题叫个别现象,一类事物出现问题叫普遍现象。
 
之所以把问题从现象中抽离出来,是因为问题意味着偏差。要分析偏差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及可能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必要时,要找到导致出现偏差的关键因素并加以解决,以减少或消除问题背后可能潜藏的不确定性。
 
但悖论是,事物发展中各种因素此消彼长,导致事物发展总是波动的,这与人们追求稳定和安全的本能相违背。害怕出现问题的心理,容易把人导向本能反应,试图去消灭所有问题。例如一些企业动辄提出除恶务尽,殊不知除恶务尽是高成本的,它本身就是一种恶。波动的客观性决定了问题出现的必然性,因此除恶务尽不仅不现实,而且没必要。
 
波动只能被控制,不能被消灭,这意味着问题必然与我们如影随形,我们唯一可行的选择是学会与问题和谐相处。把资源对准问题,我们永远有解决不完的问题,且这种做法会极大地迟滞我们前行的脚步。解决问题控制波动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获取机会,而不是解决问题。相较于完善而言,完成更为重要,我们宜将目光聚焦“诗和远方”,用余光扫描问题,而不是相反。
 
换个视角看,发展中的问题何尝不是机会的衍生物?关键是我们要懂得从这些衍生物中提取指向机会的信息,做到“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长期从事精益改善、TQM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和成本会计工作的人,为了减少系统波动,其中一些长期的工作习惯是发现一个个局部问题,并加以改善。这种方式的弊端是投入大、收益小,问题颗粒小、问题量庞大和资源消耗大,这种局部最优甚至可能造成全局性的损失。
 
因此从事上述工作的人可能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目标。将军赶路,不追小兔,要分清什么是真正的障碍,什么是前进路上的绊脚石,不要被绊脚石耽误了行程。对待问题,我们应持有的正确态度是:
 
一切无关机会的问题,都是伪问题;一切可随事物发展自愈或自然消失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一切衍生于机会但不影响事物发展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只有那些影响机会获取的问题才是真问题,才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即便是真问题,我们也要系统分析问题背后的本质问题是什么,通过挖掘和解决本质问题,让那些一般性问题自动消失。如此,才能避免资源被无谓地消耗,才能以有限的认知资源驾驭复杂的现实世界。
 
02
找本质问题,让一般性问题自动消失
 
方向不对,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济于事。从问题出发,找解决方案,是一种本能的能力;从问题出发,先找本质问题,再找解决方案,是一种可称之为核心竞争力的能力。
 
找本质问题为什么无比重要?因为本质问题说白了是发展的“牛鼻子”,但发展不是追求历史惯性下的爬行,而是追求未来某个最佳时点下的跳变。发展意味着获得颠覆线性因果的战略主动,意味着新格局、新高度的形成,意味着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意味着谋取事物发展的加速度。
 
因此本质问题作为发展的关键障碍因素,必然是需要资源充分供给才能解决的问题,同时也必然是一个解决后可以获得杠杆势能的问题。为什么要尽可能忽略一般性问题?因为问题意味着偏差,偏差意味着匮乏,任何系统资源终归有限,一般性问题占用了太多资源,会影响到在本质问题上的资源充分供给。纠缠于一般性问题,投入产出低事小,影响发展事大。
 
挖掘本质问题一般有两个方向:一个是高度,一个是维度。高度方向如:技术上找不到,就向科学找,技术是程序性知识,科学是原理性知识;科学上找不到,就向哲学找,科学是专业领域知识,哲学是普适的根知识;哲学上找不到,就向宗教找,哲学是经验知识,宗教是超验知识。
 
清朝末年一些人致力于科学兴国、实业兴国,开展洋务运动,王国维却说振兴中华要靠哲学,因为只有人的思想问题解决了,人的行为逻辑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现在回头看,王国维才是高屋建瓴。
 
当今一些哲学专业的大学生在社会上不容易找工作,一些人据此简单地认为学哲学没有用处。这个结论当然是错的。他们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他们喜欢不假思索地依据出现问题的偏差,感性地做判断,习惯于用观念而不是事实来描述问题。
 
事实上哲学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意义实在太大了:没有哲学,我们的思维会变得局限和狭隘,视野会变得狭窄和贫乏,迷失于生活的泥沼,伦理和道德标准混乱不堪……可以说,哲学对我们人生的意义不亚于任何科学。
 
但哲学的局限在于,它只能求价值冲突的解,而不能直接对价值本身求解;对价值本身求解,更多需要依赖科学技术。就是说,哲学需要与科学技术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哲学好比是车的导航,没有导航的车会迷失方向,但没有驾驶技术,车子连开动都是个问题,再伟大的智慧,倘若不能转化为应用成果,也没有意义。
 
所以哲学专业的大学生不容易找工作,本质问题是什么?不是哲学的错,错就错在他们仅有哲学的背景,没有科学技术的专业背景。他们最好是同时具备至少一门科学技术的专业背景,否则难以适应岗位的具体需要。有了专业技能,又有哲学做导航,则大概率会在职场上享有一定程度的优势。
 
除了高度,我们还可以从更多维度、立体地分析和挖掘本质问题。如:从“点”上孤立地看事物和偏差,到“线”上看事物发展趋势和影响;从“线”上看事物发展趋势和影响,到“面”上结构化分析事物和影响;从“面”上结构化分析事物和影响,到“体”上系统化分析事物和影响,等等。
 
多维看问题,目的是在复杂系统里寻找简单性,是为了聚焦而不是发散。任何复杂的组织系统都要有个头领,全局性问题要到头领这里来统筹决策才能解决。同样的道理,所有问题的背后也有一个统领全局的问题,把统领全局的问题处理好了,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不是说其他问题不存在,而是说它们往往是统领全局的问题衍生出来的问题。
 
有家企业一讲到市场方面的问题,就会讲到产品竞争力、产品质量、市场竞争、客户需求变化、销售队伍建设、成本管控等,涉及到公司的方方面面,讲了一大堆,可就是没有个头绪,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这就是局部思维作祟,没有上升到“体”上系统化看问题。
 
从“体”的角度分析,这家企业在市场上有且只有一个统领全局的本质问题:企业如何在市场上获取战略主动?只有聚焦资源、获取行业战略客户才能获得战略主动。在行业战略客户身上投入的资源不足,力量不聚焦,才是导致其他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原因。获取战略客户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总开关,企业要围绕这一本质问题去解决问题,有所为有所不为。四面出击的战略,其实就是没有战略。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如果给我1个小时解答一道决定我生死的问题,我会先花55分钟来弄清楚这道题到底是在问什么。一旦清楚了它到底在问什么,剩下的5分钟足够回答这个问题。”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我们压根不知道往哪儿瞄准,那么不限次数地开枪又有多少意义呢?很多情况下,认清目标相比执行更为重要。
 
现实情况是,很多企业里光开枪不瞄准的情况实在太多了:有的采购部门成天忙着下单、跟单、催单、验货、退次品、做报表,忙得不亦乐乎,但在需求管理、供应商选择上有一搭没一搭,注定为订单执行埋下了祸根;有的库存计划经理可以整出一堆复杂的报表,把库存哪儿短缺哪儿过剩,搞得一清二楚,唯独不提库存水位应该怎么设,如何避免短缺和过剩。可想而知,结果能好到哪里去?
 
光开枪不瞄准现象也体现在我们的人生规划上。现在都在说预制菜,有时候感觉预制菜像极了我们的人生。从学校开始,我们就是预制的打工人,大学的时候到处找地方实习,可发现室友家里已经为他开好了公司,毕业典礼后即是CEO上任仪式。我们焦虑地投放简历,焦虑地参加校招,结果发现校友毕业入大厂年薪60万;我们辛辛苦苦996内卷,结果隔壁“拆二代”00后三年时间抱得俩小孩,天天在朋友圈里晒娃、晒恩爱、晒旅游。这时候你可能开始着急了,为什么别人越努力越幸运,自己越努力却越是心酸?
 
大家发现没有,负面情绪往往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过不去自己心里那一关,总觉得自己只要“先人一步”,做一个“预制”人,就仿佛可以赢在起跑线,但实际情况是你只是在按部就班的道路上领先了一步。我们忽略了通往自由的道路可能并没有模板,而一味地比较,这只会让自己走不出情绪的陷阱。可知,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然后有目的地去点滴积累,比漫无目的地“预制”,被动地等着别人来发现,可能要好得多。
 
03
不要在产生问题的层面去解决问题
 
《道德经》第18章寥寥数语,阐述了一个最基本的人生哲理:不要在产生问题的层面去解决问题,用问题造成的结果,解决不了问题本身;问题只有上升到另一个层面才能解决,而彻底与否,要看高度和维度处在什么层面。一般来说,解决问题的层面越低,遗留问题越多;解决问题的层面越高,遗留问题越少。
 
“故大道废,安有仁义;知情出,安有大伪;六亲不和,安有孝慈;邦家昏乱,安有贞臣。”
 
正因为大道(客观规律)废弛了,大家才去强调所谓的仁义;正因为虚妄不实的学说和做表面文章的大量涌现了,才导致欺世盗名和虚伪的行径出现;正因为亲属之间不和睦了,才导致产生弘扬慈孝的社会需求;正因为国家昏乱了,才导致需要主持大计的良臣。
 
行为出现了问题,我们不能期望用行为的方法去解决行为的问题,要从更高高度、更多维度去寻找本质问题所在。以上现象的本质问题在道,不按规律办事、道的废弛才是社会一切乱象之源,不治其本而治其标,能解决当前社会问题吗?
 
04
企业心智决定企业未来
 
影响企业未来的问题固然很多,但本质问题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企业心智。
 
2019年8月19日,181家美国顶级公司首席执行官在华盛顿召开的美国商业组织“商业圆桌会议”(Business Roundtable)上联合签署了《公司宗旨宣言书》,重新定义了公司运营的宗旨,宣称股东利益不再是一个公司最重要的目标,公司的首要任务是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社会。宣言指出,要将企业的本职工作——为股东赚钱这个旧目标扔到垃圾桶里。
 
商业圆桌会议由美国大公司的近200位CEO组成,是世界顶级精英集团,可以说是美国的影子政府。圆桌会议此次并非突发奇想,事实上他们之前还发布过完全相反的企业使命宣言,他们原先基本照搬了诺贝尔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观点:企业只有一种社会责任,那就是利用其资源从事旨在实现股东利益的活动。
 
现在这些美国精英阶层又站出来推翻过去,说明他们已经深入分析了美国大企业衰落的本质。通用电气前CEO杰克·韦尔奇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股东价值是世界上最愚蠢的想法,股东价值是结果而非战略。股东价值为什么是结果而非战略?因为股东价值往往藉由三个“必须”的步骤来完成:
 
1.必须满足客户的价值缺失感。价值是客户用之实现“熵减”的信息或能量,价值又可以分为效用价值和虚拟价值,TVO(Total Value of Ownership)和TCO(Total Cost of Ownership)是两种重要的客户价值体现。一般来说,企业只有满足了客户的价值缺失感,才能给客户带来熵减,客户才愿意选择。
 
2.必须让客户感知到价值让渡。客户愿意选择不等于必然选择,事实上企业与客户之间真实的价值互动并不是共赢,而是“客户赢企业输”,就是说客户只有感知到了价值让渡(价值-价格),满足了他们赚了便宜的心理,客户才认为划算,才会消除他们心中的成交抗拒点,进而选择买单。
 
3.必须为企业自身创造毛利。价格(成本+毛利)是建立在企业与客户供需关系基础上的一种物流的势能,企业战略确定以后,成本基本上也确定了,因而毛利越高,物流的势能越大,毛利越低,物流的势能越小。换一个角度,毛利也可以看作是客户的离开成本或粘性,毛利越低,说明客户的离开成本越低,客户的粘性越弱。为什么有的企业产品毛利很低、不断降价促销生意反而不好?因为客户的离开成本太低了,价值增加值太少,导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粘性太弱。
 
为什么美国商业圆桌会议要重新定义公司运营的宗旨?从以上三个“必须”,我们不难理解,是企业心智决定了企业未来的格局。无论西方还是东方,任何企业本质上都是为社会服务的器官,因此企业的战略不可能是为了企业本身的战略,而是为了解决某一社会问题的战略。无论企业曾经多么辉煌,如果不能把企业心智调整到社会服务层面上来,企业都将因失去价值的源泉而走向衰落。
 
再一个例子是,2023年行将结束,东方甄选直播带货平台开启“吉林行”,网络主播在一个预热视频里念了一段关于吉林的小作文,没想到接连引发一连串故事,并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从一个个点上看,似乎每个环节每个人都在正确地做事,可从实际效果来看,最后都搞成了一次又一次的翻车事故。作为“吃瓜”群众,我们从中得到什么教益?窃以为至少可以做出三点趋势预判:
 
1.个人IP时代正在到来。小作文事件让我们看清了一个事实,在网络时代,虽然个人能力仍然很重要,但个人的成功已经不再与个人能力呈线性关系,社会网络效应的加持,让员工越来越容易获得个人IP,越来越容易获得非线性成功。一场直播的销售额可能超过一个大卖场一天的营业额,一个人创造的价值可能超过一个上市公司。
 
零边际成本的社会为个人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让人的自然生长越来越接近生物逻辑,势不可挡的个人IP崛起和流量造富神话正走向现实。现在有了一个董宇辉,未来一定会涌现出无数个“董宇辉”。
 
2.个人IP必将冲击企业传统管理。个人IP毫无疑问会成为企业无比珍贵的组织资产,但同时也可能成为非常难管理的组织资产,倘若管理不善,企业将极可能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东方甄选如此,格力也是如此。如果个人的非线性成长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企业还按照过往的经验做法,沿用工业化时代一贯的、对员工施加控制的手段来限制员工的高度,可行吗?显然越来越难了,与时俱进是企业不得不做的选择。
 
3. 失控将成为企业应对个人IP新的治理模式。没有人可以与规律和趋势抗衡,但是企业无法用控制去达到的目的,完全可以用“失控”去达成。“失控”不是真的失控,失控的企业治理模式,是指让企业平台化,企业逐渐成为员工自主发展的平台,而员工则成为创客,可以在平台上自主开展各种创意、创新和突破,最终实现员工和企业平台的共赢。从每个个体看,企业看似失控,但从整体看,企业事实上达到了可控的目的。用一句流行的话说,不用管才是最好的管理。
 
把小作文事件放到社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大体系、大背景和大趋势下,我们不难看到,小作文事件折射出来的本质问题,极可能是东方甄选个别人(纯属个人臆测,未加考证)还在沿用过去传统的控制思维管理现代企业,引发一连串翻车事故,是可以预见的结果。因为在传统组织里,当个人IP足够强大时,传统组织就会表现得愈发不自信,继而弄出一系列的木马来验证自己的恐惧版本。台前的一切表现,不过是后台版本的运行结果罢了。
 
说到底,类似小作文事件,还是可以站在企业心智角度解读。一个自信的组织,根本不用担心员工最大限度地自然生长,因为员工再怎么风生水起,也渴望有好的平台为他支撑,没有平台,就相当于英雄没有了舞台。网络时代即便是个人IP,大概率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如果说真有什么担忧,企业倒是要担忧平台如何做到“英雄倍出”,以及审视自己的平台是否足够完善,足够健康,而不是一方面呼唤英雄,一方面又担心失控,而老想着打掉英雄。
 
自媒体
备案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
全国公安机关互联网站安全备案
电话
400-007-9000
010-82659965
010-82873036
地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大街8号中钢国际广场A座6层
邮编:100081
E-mail: service@chnstone.com.cn
Copyright @chnstone.com.cn All Right Reserved.北京华夏基石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