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5-23 14:39 文章来源: 华夏基石e洞察 作者:胡赛雄 点击:次
文 / 胡赛雄,华为公司蓝血十杰,曾任华为公司后备干部系主任、全球技术服务部干部部部长
来源:华夏基石e洞察(ID:chnstonewx)
华夏基石e洞察原创,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有句话听上去很冷,“如果拜佛有用,那么你连庙门都进不去。”背后的意思是,
确定性的利益必然有它确定性的所属,不确定性才构成机会。在各行业都“卷”得不行的现在,从确定性中寻找机会,无异于缘木求鱼。
01
机会是随机的
按规律办事,这话可能存在很大的片面性。2020年以前,有谁知道新冠疫情会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并造成全球性的社会影响?2022年2月至今,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战争旷日持久,无论西方阵营还是俄罗斯,可能都没有预想到战争会是今天这样的局面,未来何去何从,更是扑朔迷离。2024年2月,苹果公司宣布停止努力了10年、投资上百亿美金、被视为苹果第二次创业的电动汽车项目,即便是从事该项目的2000多名员工,也倍感意外和吃惊。
可见很多事情的发生和发展往往是随机的,具有多方向和多路径演进的特点,人们往往是在事情发生以后,才被动地响应和寻找其合理性解释(事后诸葛亮)。
以上说明世界上其实有两类规律在起作用:一类是超验的、客观世界的规律,它左右所有事物的生灭且无法为人们所完全认知(盲人摸象),当然也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将其称之为绝对规律,随机事件就是绝对规律起作用的结果;另一类是经验的、主观世界的规律,它被人为地构建出来且只能在特定时空和特定假设条件下成立,我们将其称之为相对规律,预料之中的事情,都是相对规律起作用的结果,
平时我们所说的规律,事实上都是相对规律。相对规律的存在,缘于人需要一个稳定且可预测的模式和结构,目的是理解事物,理解了事物才能驾驭事物。但我们不要忘了,相对规律背后是绝对规律,它才是事物演进更为本质的原理或根源。尤其要说明的是,我们说存在于客观世界的绝对规律“有规律”,实际上只是为了方便叙事,自然界本身无所谓规律,
人类为了理解和解释自然界,以便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于是发明和创造了各种规律,事实上所有的规律,都是主观世界的相对规律。这也进一步说明,很多事情的发生和发展往往是随机的。
客观世界是连续的,它不会按照我们的意志运行;而人的认知是碎片化的,人的认知局限和时空局限,决定了在相对规律与绝对规律之间天然存在着裂缝,
即相对规律在拟合绝对规律时会出现偏离,这种偏离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叫认知差。由于事物是按绝对规律的要求运行的,绝对规律在规范事物运行过程中,会不确定性地通过裂缝释放随机事件,之所以叫随机,是因为它总是出现在我们的认知之外,这是认知差导致的。但既然出现了,就说明它已在我们的视野之内,
只是一些人仅仅看到了随机事件本身,却看不到随机事件背后的必然性联系,更看不到背后的信息差罢了。
为什么按规律办事存在很大的片面性?这里不难给出其合理性解释:原因之一是认知差,即相对规律必然会偏离绝对规律,主观必然会偏离客观,相对规律抽离了客观世界的环境和背景,当这些环境和背景掺和进来时,规律指导具体实践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变数和困难,最终表现为主观脱离客观,理论不切实际;原因之二是信息差,即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释放出来的随机事件的信息解码是有差异和不充分的,导致很多时候我们仍按自以为是的合理性行事。
但或许正因为如此,世界才充满了机会,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可能远比我们知道的事情更有意义:对随机事件敏感的人,视随机事件为“风起于青萍之末”的信号,擅于洞察随机性背后的必然性联系,他们身上这种发现价值的能力,有助于主观更好地趋近客观,
在弥合认知差的过程中,捷足先登,扩大了与别人的信息差,从而创造了机会。诸如鬼谷子的《抵巇之策》,就是很好的例证。现实中典型的例子是乔布斯,乔布斯从沃兹尼亚克设计的计算机上,嗅到了个人计算机的市场潜力;从进入施乐公司考察中,他嗅到了施乐公司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未来个人计算机雏形和革命性变化;从《玩具总动员》横空出世,他嗅到了动画电影的巨大利润……沃兹尼亚克说,乔布斯从没有写过代码,也没有参与过任何产品的原始设计,乔布斯只是擅长对员工的工作成果进行再加工,但这一点也不妨碍乔布斯成为著名的商业领袖,因为发现价值是他的本能。反之,对随机事件视而不见或反映迟钝,
没有“未来感”的人或企业,极可能收之东隅,失之桑榆,一些曾经辉煌的房地产企业和某些传统汽车企业,就是鲜活的例证。
通过以上,我们对命运似乎有了更透彻的领悟:什么是命运?命,就是绝对规律,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运,就是及时遇见了绝对规律所发出的信号,并成功解码其中蕴含的信息,先知先觉,形成了与他人之间的信息差。
每个人的“命”都可以一样地精彩,但由于每个人的“运”不同,每个人才有了不同的人生际遇。惟有缩小与绝对规律的认知差,扩大与他人的信息差,才能主宰自己的运,致而主宰自己的人生。我们没有人是住在客观世界里,我们都居住在一个各自赋予其意义的主观世界里,因此当我们偶然碰到一些自以为纯属巧合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以为只是简单的巧合,巧合很多时候其实是在引领我们进一步逼近客观世界和客观规律,也许巧合中就蕴含着大概率事件,蕴含着机会。为什么要重视巧合?因为外在世界里获得的东西,必然是内在世界里已经拥有的东西。
02
穿透理性信念系统的开悟
实际上每个人认为的合理性,很多时候甚至连主观世界的相对规律都没有被遵从,更甭提遵从绝对规律了,这说明合理性不等于规律。诚如我们所知,任何理性行为都不是盲目的,都是特定思想驱动的结果,就是说我们在做什么之前,必须已经是什么,我们所是取决于我们所想。只有每个人脑海里建立了一个可以被理解的世界,其行为才可以被预期。这就是合理性产生的缘由,说穿了,合理性的目的,乃是要为人类的行为寻找理由,行为之所以需要理由,是因为人需要通过有效行为活下去,合理性本质上反映了人活下去的需要或意义。合理性只有上升为人类普遍接纳的共性,才成为人类共享的规律,这个规律虽然是主观的,但仍然具有特定条件下的普适性,具有普遍的现实指导意义并造福人类。自以为是的合理性,为什么很多时候与规律相悖?因为它是没有共性的个性。譬如情绪化就是一种典型的没有共性的个性,本意是想通过调动情绪,让别人听从于自己,但实际上这种方式反而容易把人拒之门外,让人觉得讨厌和无法合作。情绪化还给人一种感觉,就是这个人已丧失了进一步思考的能力,且不懂得内视自己,这样的人自然看不到冲突后面潜藏的规律性,更看不到机会了。
情绪作为人应对外界的一种模式,是DNA为自我保护而写入潜意识的程序,是人的本能和“出厂设置”,懂得调整思考方式,才能跳过“出厂设置”所设的陷阱。
共性的普适规律,就一定不容置疑吗?也不尽然,它同样存在适用范围和局限性。例如华为在干部管理方面就曾多次进行过规律性探索,经历过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大约2003年,华为引入领导权变理论,也就是赫塞与布兰查德的情境领导模型,即管理者根据下属的成熟度水平选择适当的领导方式。这个理论的缺点是过于强调管理者的自适应行为,而忽略了下属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华为的管理实践中效果不明显,最终不了了之。2004年左右,华为引入领导特质理论,认为领导者必须具有某些特定的素质(品德,领袖风范),并从业绩表现和素质两个维度构建了一个干部四象限选拔标准。这个标准最大的问题是领袖风范该如何衡量?如果不能衡量,就意味着不能管理,没法落地。2007年到2008年前后,华为通过咨询公司引入领导归因理论,认为管理者需具有某些共性的个人特质,并搞了个干部九条,管理者通过行为举证来证明自己是否具备某种领导力特质和属于领导力特质的什么层级,这种“自证+评估”的方式,最终也无疾而终,原因是这些个人特质是一个人长期形成的特质,组织既无法改变,又无法管理,且他们和业绩未必具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素质也好,特质也罢,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内化为能力;而能力必须通过意愿,才能外化为业绩。大约2009年前后,华为再次回到领导权变理论,但是引入了其中的另一个分支“路径—目标”理论,强调管理者必须具有与岗位相适配的高绩效行为,也就是用成功的实践经验来证明管理者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并以责任结果来衡量行为的有效性。华为认为只有在实践中,管理者的知识才能转化为能力。“路径—目标”理论是否就是最完备的理论?未必,因为未来不是过去的延长线,执着于经验,可能会导致经验主义的错误,所以华为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两次认证来修正可能的经验主义错误:第一次认证,以成功经验为基础,看成功实践的延长线;第二次认证,以上岗实践为基础,看未来能不能持续成功。
说白了,现在华为管理者选拔的最高标准是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华为已经是用哲学而不是拘泥于某个具体的理论来进行干部管理了。
以上种种,只是想说明,任何理性都有其局限性,理性固然有助于我们走得更远,但认识到理性的局限,才是评判我们是否成熟的标志。按照进化论,
感性才是人类灵魂的底色,感性的最高境界是灵性,它以自由为目标,为我们异想天开找寻各种“冲突的解”提供了真知灼见。但人类长期积淀起来的理性,由无数的信念编织起“执我为实”的厚重的思想之墙,它以约束为目标,直接把灵性扼杀在摇篮之中。这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伟大人物往往产生于小镇青年?因为都市人太重规矩,约束太多,但热爱自由、厌恶拘束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动物的天性,天马行空、自由畅想,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进力。
人要获得大的成功,必须具备打破坛坛罐罐和推翻既有假设的意识和能力,去掉一切冗余,达成穿透理性信念系统的开悟,让感性直接升华到灵性之境。例如,一些企业在商业实践中认识到为客户创造价值的重要性,价值固然重要,却只是一种理性,要知道很多客户对价值的感知其实是认知模糊的。一些灵性的企业则不同,他们懂得先给客户种植价值观念。譬如市场上炒作茅台酒具有金融属性,一旦消费者被种植了这样的观念,消费者对茅台酒的价格就会变得不那么敏感了。有灵性的领导者也是一样,领导一个组织或一个团队,给组织或团队成员种植什么样的价值观,应成为领导者的优先事项,否则组织或团队无法形成持久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灵性发明见解,见解再通过理性的解释和感性的验证,构成了成功的一般范式——“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可见成功人士的特点,往往是在数据不充分的情况下还无比自信,因为未来还没有到来,这时候哪来的逻辑自洽?
03
瞄准道,修德才有意义
希腊先哲伊壁鸠鲁说,“你要是按照自然来造就你的生活,你决不会贫穷;要是按照人们的观念来造就你的生活,你就决不会富有。”这段话与《道德经》第21章的思想不谋而合。道是自然法则,是绝对规律;德是对道的遵从,是相对规律,所谓玄德,是指理论与实践螺旋上升、实事求是、不断体现对道的遵从的过程。
认识到自然界的随机性,不断从随机事件中导入新的发现,才能克服主观的、相对规律的局限,始终保持与道的高度一致,才能“有德”致而“有得”。对道的遵从绝不能一蹴而就,道虽然在视野之内,却在认知之外,得道需要通过修德来完成。修德是一个从认知“道”到实践“道”的过程,包括四个阶段:闻道(知的阶段,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悟道(省的阶段,知道自己不知道);行道(为的阶段,知道自己知道),得道(化的阶段,不知道自己知道)。
【道德经第21章原文释义】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物,唯望唯沕。”
领导者有大德的样子,体现在他完全遵循道的指引。德是对道的遵从,道的物象,从德的道之用(相对规律)看隐约可见,从道之体(绝对规律)看隐没潜藏。
“沕呵,望呵,中有象呵!望呵,沕呵,中有物呵!窈呵,冥呵,中有请2呵,其请甚真,其中有信。”
说它隐没潜藏吧,它又隐约可见,因为德内涵了道的物象;说它隐约可见吧,它又隐没潜藏,因为道在隐没处演化万物但不自见。在深远幽暗之处,道对万物发出自己的告求(随机事件),这些告求是在告诉我们事物演化的真实情形,其中包含了可帮助我们消除或减少不确定性的信息。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也?以此。”
从当今回溯到远古,道的本体作用从未消失,并以此来规范万物的运行。要问我是怎么知道万物是如何运行的?就是从上面所述。
04
历史进程往往由随机的小概率事件触发
在人们根深蒂固的观念里,因果关系是最可靠和最可信的一种关系。但深入研究后发现,因果关系其实很多时候是荒谬的,它本质上缘于人们主观上对合理性和逻辑自洽的追求。历史不是因果惯性下的爬行,而是某个最佳时点下的跳变,
历史进程往往由随机的小概率事件触发。
如果没有2003年非典(SARS)随机事件,中国的电子商务恐怕不会普及得如此之快。没有SARS,可能就没有阿里巴巴,正是SARS,成就了当时正处于萌芽期的电商,消费者从被迫到主动,选择了不需要人与人频繁接触的网络消费。SARS虽是一次对人类的巨大挑战,但也客观上给阿里巴巴的业务带来了快速的增长,因为当时SARS导致全国的公司都无法正常运行,此时人们才发现互联网的巨大便利性,一些人开始陆续选择在网上交易,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模式是在这种形势下得到了认可。阿里巴巴全体员工虽然被隔离在家上班,业务却没有一天中断,仅用26天,便推出了淘宝,以此对抗来自美国的电商巨头eBay,通过与eBay玩“生死时速”而一战成名。
可见只有把随机事件视为机会的人,才能化危为机。
始于上世纪末的小灵通,也是一个由随机事件发展起来机会窗。1996年浙江余杭市邮局局长去日本考察时发现了PHS技术可以广泛应用,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商机,回到国内便和当时通讯行业一些企业家谈及研发,这就是后来的小灵通。
当时很多人觉得这个技术有点落后,没什么研发价值,可是一旁的吴鹰却想到,当时中国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如果利用低成本制造小灵通出售,必然会有所成就,于是他站起来说要投资企业从事小灵通业务。不出所料,小灵通一经发售立刻就得到了人们的喜爱,不仅价格便宜,话费还比固化电话便宜太多。到2006年,小灵通用户在全球就达到了1亿。小灵通的机会窗大概持续了十多年,吴鹰个人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中国移动通信的发展,可以说也是小概率随机事件催生的结果。移动通信早期属于高消费,高消费意味着可能不可避免地出现个别人的恶意欠费。为了防止恶意欠费这种小概率的随机事件,移动运营商不得不采用开户制度,即用户使用移动通信服务前,必须先开户,登记个人信息和缴纳一定金额的入网费等。但这样做同时也大大限制了运营商发展用户的能力,尤其是那些随中国经济发展形成的大量流动人口,以及消费能力一般的广大普通人群,硬生生地被移动运营商的开户制度排除在移动通信服务范围之外,这当然也是移动运营商不愿意看到却又无可奈何的事情。此时,
华为从这一随机事件中,及时洞察到客户的这一痛点,准确地预见到这是一个极大的商机,便着力开发预付费业务,以解决运营商在扩大消费者准入、降低消费者门槛方面的困扰。1999 年,华为积极配合移动运营商开通了中国第一个移动智能网,开放自动漫游的神州行预付费业务,用户无须缴纳入网费和月租费,只需要购买充值卡就能方便灵活地享受移动通信服务,并可以自动漫游和异地充值。随着“神州行”和“如意通”的推出,中国的移动用户每年以数千万的数量呈爆发式增长,让移动运营商赚得盆满钵满。“神州行”和“如意通”为中国移动通信事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有了规模庞大的用户作为基础,移动运营商每增加一项增值服务,都会带来海量的经济收益和充裕的现金流。比如,华为和移动运营商共同开发的短消息业务,在微信出现之前相当长的时间里简直成了运营商的摇钱树,当时被冠以“拇指上的经济”之称谓,可见创造机会带来的商业价值之大。
为什么历史进程往往由随机的小概率事件触发?因为自然的客观世界是随机的,本身没有规律可言,每时每刻都在发生随机事件,
只是大概率的随机事件发生多了,让人感到麻木和疲劳,人们早已经自适应了,不再能唤起人们的专注力,更不易激起人们为之激情努力和行动。正因为如此,大概率随机事件很难走进人类的历史。但是那些具有跳变特征的小概率随机事件,往往出现在人的视野之内和认知之外,具有稀缺性,很容易把人从枯燥的生活中抽离出来,成为调节和丰富人们生活的、生动鲜活的故事和谈资(如:提灯定损)。总有那么极个别人,具有“概率越小,信息量越大”的敏感性,擅于从小概率随机事件中积极解码信息,并加以合理利用和转化为成功的契机,进而成为被人铭记的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