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下去最大秘诀,就是“饥饿”二字
发布时间:2024-06-20 14:49 文章来源: 华夏基石e洞察 作者:杨杜 点击:次
文 / 杨杜,华夏基石领衔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为基本法》起草人之一
来源:华夏基石e洞察(ID:chnstonewx)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今天,大家非常强调生态链,这本质上是在讲企业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强调合作共生的理念。比如大家抱团取暖,比如行业领导者让利于客户和供应商,比如不与友商恶性竞争,维护行业的合理利润和游戏规则等等。但是,假如我们面对的是敌人呢?我们当然可以以一颗佛心善待世界,但终究不能为了不踩死蚂蚁而拒绝走路,为了不伤害生命而不吃东西。植物也是生命,是不是?同时,即便你自己已经把欲望降低到了最低状态,你也改变不了羊不吃狼,狼不吃草这样的现实。在我们理想的生态链之外,还存在着本质化的食物链。
在食物链的各个环节,大家可能不可避免地要形成你死我活的敌对关系。而在这个食物链中,不能只讲友好、善恶、朋友、感情,而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谁吃谁的问题。唯有如此,才不至于面对生死抉择。在这个过程中,尤其是在走向世界的步伐中,我认为,命运共同体的成分远远要低于它的丛林属性。我们看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他们不存钱、不储存,为什么?因为它不是农耕社会,而是从狩猎民族发展而来的,需要不停地打猎。这样的民族一直有这样的性格,美国直到现在也是这种思维,所以一停工就捉襟见肘,完全无法持续。而且,他们习惯寅吃卯粮,吃出了几十万亿美元的债务,所以尽管他们能够赢得战争,却无法战胜瘟疫。我们中国人不一样,首先,我们擅长储蓄,同时在瘟疫爆发之初,正赶上我们过年,是一年当中中国人最不爱出门的时间。然后我们的电商、快递业特别发达,保证了我们不出门仍然可以很好地生活下去。但是美国人做不到,他屋里没食品、兜里没有钱,还必须得去做礼拜,要赎罪。这就决定了他们后来的走向。
种种不同,决定了世界各国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不同,也决定了世界这个丛林社会的本质。因此,我总结出了两条定律,即“知道你吃谁,决定你的发展”和“知道谁吃你,决定你的生存”。它告诉我们,要把食物链搞清楚。企业是不是得先活下去,才能考虑供应链的共生问题?企业的事情,是要想活着,一定要知道谁吃你,否则,你很努力地把自己喂饱了,养肥了,做大了,但最终还是被别人给吃掉,或者在疫情当中死掉了。而要解决“活法”的问题,就是要从根本上要知道谁吃你,而不能只记得谁是你的饭。也就是以生存为底线,以富强为边线,这是我一直提倡的。
可以说,中国现在富足了,但还不够强。强就必须要有武力,不能像清朝末年一样,积贫积弱,任人宰割。所以,企业要想活下去,除了要清楚你可能是谁的饭,谁会抓你吃你,会给你贴封条,打劫你的财产?而我们说的富强,就是要让别人不敢吃我打我抢我,是不是?所以,富强,才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说到食物链,让人想到食物。任正非说过,猪吃饱了,就知道呼呼大睡,连哼都不哼一声。我为山东鲁能足球俱乐部做咨询时了解到,他们测试运动员的战斗力时发现,刚吃饱的时候是不适合上赛场的,这也有生理学的理论支持。而这样的现象在其他方面也有体现,比如人在突然有钱了之后,往往就不愿意持续奋斗了。所以华为强调,要保持战斗力,就要让人有饥饿感,因为饥饿才是寻找食物的动力,这是人的动物性的一面,也是人最真实的一面。而人性的一面,比如讲态度,讲道德,追求高尚,也是要基于动物性的,因为它们都会输给“饥饿”。所以,放眼世界,我们不能仅仅以人性来衡量人,还要讲动物性,讲人类的本性。而以动物性来衡量人,谁吃谁就一目了然了。所以,你们称之为生态链的东西,我把它叫做食物链,谁吃你,你吃谁,得定好位。
华为在创业期就很清晰地认识到,要活下就要守住两端:市场(客户)和货源。在那个年代,货源奇缺,谁拥有,谁称霸。所以在计划经济时代,肉食店里的售货员都很牛。当时最厉害的人肯定是物资局的领导,因为他控制了整个货源。现在,这一观点更加得到了佐证:芯片不给你、系统不给你,斜刺里还杀出个特朗普,华为就面临了危机。这就类似于食物链里,谁是肉食动物,谁是食草者,这决定了谁干掉谁。
我刚才说过,食物链的本质就是狼吃羊、羊吃草,这是造物决定的。而企业界何尝不是如此?只不过你可以通过变革把自己变成因地制宜地变成狼。比如在创业期,你得像土狼一样,团队作战,四处出击;而在成长期就要像老虎,有守住领地的实力;在成熟期可能像大象,到了衰退期,恐怕就要变成恐龙了,只不过只剩下了化石。所以,大家要考虑的是,我在食物链的哪一环?当然,假如你是狼,也不能把领地上的羊全部吃光,否则你明年怎么活?你的后代吃什么?要留有余地,这是对自己未来的投资。
美国现在想做的事情不就是这样吗?你听我的,我就让你发展,权力在我这儿——它是用霸权的方式在做经济,而不是做交易。我觉得,企业卖标准、卖规则就是这个意思,要不然大钱赚不到。国家之间也分为资源国、制造国和消费国,所以中国的未来最好能控制住货币和金融,这样我们的人民也能过上美国人民过去的生活,因此就必须要进入食物链的上游。当然,上游的人自然不会拱手相让,那就要争要打要抢,文明地说,这叫博弈,因为不能永远任人宰割,这是大国要做的事情。而且,我们的国家既有资源,又有制造,又有消费,还要向信息经济、虚拟经济发展。昨天苗兆光老师讲到了算法、算力,这些属于数学的范畴,而数学恰恰是中国人最擅长的,完全可以在电子信息领域有所作为。当然,光靠我们自己可能会慢一些,最好能够吸纳全世界的人才,我们集成了世界上的最强大脑,自然就会有更多的创新,自然就会变强,就会成为食物链的顶端。
事实上,七十年代中美建交之初,美国就想和平演变我们,结果被我们“演变和平”了。2000年,通过长达15年的艰辛谈判,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当时,他们提出的很多条件,都是妄图想从经济上殖民我们,但是也没有实现,所以,现在也濒临脱勾风险。很多人认为,中美关系再也回不到从前了,但事实上,从四九年开始,美国从未把一些关键技术给过我们,我们成长成为世界格局当中的竞争对手,是靠自己在挨打、挨饿之中修炼实现的。大家想一想,五六十年代,你们的父母辈,是不是都是从挨饿中成长起来的?现在,我们又开始挨骂,为什么?你强了才有人骂,你弱的时候,都是同情,而同情是最廉价的,所以,还是要参与竞争。这是我对大家的期待,你们年轻人在行业里把智商激发出来,要有侵略性、进攻性,把自己做强做大,绝不仰人鼻息。
我们做管理学也是如此。前两年,我出国做得比较多,千方百计地把中国的优势宣传出去。虽然国外项目赚的钱少,但是我们不进攻不行。而现在的问题是,总的来说,我们的产业结构还过于偏重于世界的组装厂和市场。市场越来越大了是好事,但是组装太多了不行。我们要趁着世界格局的振荡、调整和变化,把中国企业做强做大,也就是从卖产品到卖技术、卖装备,到最后是卖标准和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