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400-007-9000
取消
您所在位置:首页 > 思想与著作 > 文章与观点 >
为什么我不赞成一谈国企改革就说“国企挤占了民企空间”
发布时间:2022-07-14 15:02  文章来源:华夏基石管理评论   作者:陈明   点击:次

作者 | 陈明,华夏基石产业服务集团联合创始人

来源 | 华夏基石管理评论(guanlizhisheng2015)

 

今天的话题是关于国企如何进行组织激活与机制创新,刚才听了大家的发言后,我首先想表达一个观点,是关于国企和民企的关系。经过这些年的观察,我认为,国有企业的定位一定是基础性的、长期性的、资源性的,因为要承担参与全球产业竞争的责任,而全球的产业竞争不靠大体量是竞争不过别人的。要知道西方发达国家靠的是财阀,已有几百年的发展了,欧美发达国家大型企业产业化跨度特别大,所以我们的企业参与国际性的综合竞争,主要定位于国企,那民企主要的定位也已经很清楚,就是大力发展“专精特新”。

我不太赞成把民营跟国有拿上来对立起来,或者说国有的空间大了就挤占了民营的空间。换个角度来看,国有和民营其实是相互依托的,尤其是国企其实也是民企企业家的“孵化器”。比如,很多民营企业创始人原先都是在国家事业单位或企业的,在某个技术快成熟了、快市场化的时候,他带着团队跳出来自己干了,这种情况也是非常多的。一项技术真正离市场化比较近,马上要收割了、要变现了,这时候往往是民营企业的优势了。当然,要解决好知识产权的问题,不要引起法律上的纠纷,不要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所以,不要把国企和民企之间定位成零和博弈,其实是一个生态。

01

国有企业目前突出存在的三个问题

咨询师习惯先谈问题,所以我简单地把这几年服务国有企业的实践,以及我的观察说一说。

第一,能不能顶格应用政策意见?根据我们服务的企业来看,我发现国家层面对国企改革的意见基本上都涉及到了,但是每个地方能不能顶格应用,以及愿不愿意这么做,这是一个问题。具体到国有企业的领导班子,有没有这个意愿是很关键的。如果不去顶格应用,就造成了动不动就谈人力资源机制的创新、国企组织的激活,而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

第二,国企效率问题仍然较为严峻。最近我看到了一个北大教授统计的数据,尤其是近两年,中国的生产力为负数。国有企业是创造财富的重要载体,生产力的问题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连续两年是负数,就说明从宏观来看,国企的效率问题确实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不过,我们发现也有一些国企做得非常好,比如我们服务过的海康威视、广州工控等,它们的活力和效率都不错,但是这种企业还没有在国企中成为“现象级”,目前还都是零星的。

第三,对于发展的思考不够。我感到现在一些地方的问责制,对于国企的经营运行带来一定的影响。很多国企的运营基本上都是围绕着问题来,对发展的思考不够。为什么?因为一旦有相关部门进驻审计调查,所有的发展都停下来了,企业上上下下,尤其是各级领导就是围着查清楚问题而转了,没人去想着经营发展了。我认为这个问题是比机制创新、组织激活还重要的一个问题。

必要的问责是需要的,但是如果一个企业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问题上,而不去思考发展,只思考所谓的纠偏,就不能解决更重要的发展问题。

目前这几年,我认为这是国有企业发展改革中比较突出的三个问题。

02

破除发展阻碍从用人市场化入手

然后我们来看国企破除发展阻碍从哪里突破?从我本人比较熟悉的国企,如云锡股份、广州工控、京东方、中国航天的实践来看,为什么它们能做得好?有没有可以借鉴的地方?

比如,京东方的王东升把一个产业做起来了,做出了LED屏,不然的话我们受制于韩国三星、LG,压力会非常大。同样是国企,为什么王东升能带着京东方坚持十几年把这个产业做起来?再比如,对中国航天我印象特别深的就是上世纪90年代到2000年初大胆启用一批年轻人,后来都成了将帅之才,这是人才上的;从治理来讲,航天讲究“技术民主”,这也符合数字化时代的特点,突出了决策的专业性。

还比如,广州工控对于我们的启示是市场化机制,在他们看来,不要老说机制创新,政策都有,就看敢不敢顶格用,强力推进市场化机制,首先就是用人机制的市场化。云锡股份也是这样,一把手带头,他有企业家精神,就是要改革,哪怕改革阻力特别大,也要干点事。

我认为,目前国企发展的突破口一定在于两个方面的突破。第一个突破口,是用人必须市场化,尤其是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才;第二个突破口,是国企上级管理部门的态度。举个例子,现在广州工控的任何改革首先要取得上级部门的认可,我们给他们出了一个主意——搞特派员制度,上级部门派一个特派员到企业来,因为企业要市场化就要有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而这样的人肯定毛病也多,需要包容,另外关键的一点就是上级部门能不能顶住压力,不能上纲上线,这是国企上级部门的态度。当然,每个地方不一样,差距还非常大,这两个方面怎么协同起来也非常重要。

3.体制机制改革取决于人

进入深水区以后,国企怎么去改革,怎么去发展。根据我的观察,取决于几个方面:

第一,一把手的作用。我发现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一把手越年轻改革意识越强,如果这个一把手变成了养老,或者是补偿的机制,比如提高收入,或者干一届就退休,那基本上就会求安稳,不会改革了。所以如果要想突破,一把手最好选择比较年轻的干部,他是锐意改革的,也敢政策顶格用。

第二,用人的问题。云锡控股就是坚持内部一定是市场机制、业绩导向,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这是一个突破口,这也是一个技术活,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很多人搞不清楚一个概念,实际上所有制并不特别的重要,并不是问题的核心,而怎么去控制这个企业,用人的市场化机制,其对企业的效用是超越所有制的。现在大家一谈到改革,总是为所有制所困,其实我觉得可以跳出来一点儿,不要完全被这个现实条件所束缚。

第三,内部导入用人的市场机制。举个例子,广州工控是国资委控制薪酬,只控制核心的一两个人,其他人完全逐步推进市场化,这就没问题了。内部用人市场化机制的问题矛盾点在于,并不是都不让搞,而是针对主要干部。

在广州工控,有的人为了避免受体制的束缚,辞去公职再返聘回来,自己不要国有身份,就是一个社会人才,再招聘的时候按照市场化机制来操作。广州工控作出了一个表率,很多人为了干事情,不要国企身份了,先辞职,再返聘,这样就是市场化的人了,其实办法都是有的。

总的看,国企改革表现出来的就是阻力大,各种干预比较多,动不动就检举领导人。但如果一把手敢干,又比较干净,上级部门又屏蔽了很多压力,这个改革就没有问题,不是改不动的。如果一开始设计改革方案的时候,就把这些负面干预有效地屏蔽掉,改革仍然可以进行。上述几个改革发展得比较成功国企,给了我们信心。

注:本文根据作者在华夏基石管理评论组织的“华夏基石3+1论坛”上的最新讲话整理编辑,未经作者本人审阅。

自媒体
备案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
全国公安机关互联网站安全备案
电话
400-007-9000
010-82659965
010-82873036
地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大街8号中钢国际广场A座6层
邮编:100081
E-mail: service@chnstone.com.cn
Copyright @chnstone.com.cn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