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400-007-9000,13501208501(马老师)
取消
四中全会解读,中国经济怎么赢?
发布时间:2025-11-03 10:35  文章来源:华夏基石   作者:祝宝良   点击:次
文 / 祝宝良,国家信息中心原首席经济学家、经济预测部主任
来源:华夏基石e洞察(ID:chnstonewx)
本文根据祝宝良在2025华夏基石第12届十月管理高峰论坛上的演讲整理,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未经本人审核)


 
大家上午好,我用最短的时间把刚刚召开的四中全会关于“十五五”规划的一些主要内容、核心思路给大家做个介绍。

近日已经全文公布了“十五五”规划文件。那怎么看“十五五”规划?怎么看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和思路?

我主要讲四个内容。

01
我们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上出的“十五五”规划?

我们2020年的目标是基本实现小康,什么叫小康?当时的小康指标25个,比如人均GDP基本1万美元,也就说不愁吃不愁穿,还可以出去旅游,这个目标基本上跟富裕国家或者高收入国家的水平差不多。但由于疫情的影响,拖到了2021年,也就是我们建党100周年的时候,宣布全面实现小康。当然,实现小康以后,还有一个目标就是成为高收入国家,但还不是发达国家,只是说解决了吃穿用住行等一些基本问题。按照小平同志当时“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第三步战略目标还剩30年时间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大家都知道,我们在2020年提出了一个新的目标——用15年时间中国变成中等发达国家,即用三个五年规划(三个15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也就是说,我们要达到的是2035年的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我们只能先跟这些中等发达国家的现在情况做个比较。第一,收入水平。现在全球发达国家38个,高收入国家66个,高收入国家跟发达国家的区别是什么?高收入国家现在大概14,000美元,发达国家至少要2万美元。第二,产业结构、科技创新、发展水平。有些国家很富,比如沙特阿拉伯,但它没什么产业,是高收入国家,但不是发达国家,它对国际社会没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发达国家跟高收入国家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一个国家的产业、科技水平、人才教育水平等,如果按照这个分类法,66个高收入国家里面,其中38个叫发达国家,这38个发达国家里面人均GDP2024年已经达到5万美元,高的像美国8万多,最低的也有2万多美元。即使在38个发达国家找个中位数,比如第十八、十九位——韩国、西班牙,他们现在的人均GDP也达到了28,000—3万美元。当时我们定的一个目标是到2035年至少赶上中等发达国家,但我们在发展的同时,这些国家也在发展,发达国家的平均增长速度大概不到1.5,人民币汇率每年也升了1.5,我们增长的速度,汇率升值就赶上了。就是说我们用15年赶上中等发达国家,我们15年前小康的时候,人均GDP大概13,000,如果按照每年达到4.75%、15年翻一番的速度,差不多就达到了29,000—3万的水平了,这样就基本上能保障到2035年赶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们2020年前后,当时我们实现了全面小康以后的一个目标以后,准备用15年时间达到目标的思路,这就是“十四五”规划——“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2035年的远景目标”。那么到现在,已经过去5年了,中间出现了疫情,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大概是多少呢?如果不算2020年,从2021年算起,我们的GDP大概是5.5;如果把2020年算上,虽然2020很特殊,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是4.9。即使是这样,我们后面的十年,每年都必须达到4.7或者4.8,才能成为高收入国家。

那么,我们要讨论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们现在处在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前五年结束了,它起什么作用?总书记在报告第一段就解释说我们现在是什么阶段,前五年我们打下了基础,在这个阶段不仅要夯实基础,同时要继续奋进,争取用十年的时间完成我们党定的目标。第二个问题,一定要说清楚,中国在现在这个阶段有哪些优势,有哪些问题。

02
我们现在到底有哪些优势、哪些劣势?

十四五规划之前,我们都在讲全世界发展对中国既是机遇也有挑战,我们的机遇是大于挑战的,国际环境对我们是不错的,但这一轮却是机遇挑战并存,没有说谁大谁小,我个人的看法可能挑战大于机遇。

首先,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怎么样?

第一,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中美的战略博弈。现在已经基本上已经形成三个能看得见的产业雏形,即三个经济圈——以中国为主的亚洲经济圈、欧盟、以美国为主的经济圈。虽然现在看到欧盟这几年问题很大,加上俄乌冲突,但大家主要还是在看中国跟美国这两个大国战略博弈,老大老二之间在竞争,无论科技、军事、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竞争都相当激烈,特别是特朗普上台以后。

第二,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着很多挑战。我们对用各种各样的办法来应对这些挑战,比如用实际清单、限制技术、关键设备原材料出口限制如限制芯片、并购企业没收、加关税、各种非关税壁垒等途径,我觉得这些问题是结构性的,短期之内难以调和。

第三,美国开始围堵中国。大家虽然觉得特朗普不靠谱,但有两点值得大家关注。第一点,特朗普是美国历史上当了一届总统被选下来隔了四年又被选上的总统,也就是说,他当了一届总统,虽然不被认可,但又被选上,这说明至少认可他的理念,这是“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理念基础。我们可以说特朗普在战术上不靠谱,或者说灵活机动,很灵活,是一种商人的思路,但这个人在战略上却是坚定不移的。那么,特朗普上台以后,他仅用六个月时间就让两会(参众两院)通过了他的法案——通常美国总统要两会通过法案要讨论十一个月。这至少说明,特朗普的理念已经得到大家的基本认可。

法案的第一个内容:关税战。到目前为止,除了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加拿大,剩下的基本上都达成了协议。大家都认为这是美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但实际情况怎么样呢?至少从这几个月看,美国加征关税以后,对美国的物价没有造成影响,这证明加了关税并不是美国人在承担,而是出口国在承担。美国从关税里面短期赚到了便宜,即挣到了税收。二是通过加关税,使得有些行业有了生产能力,有了利润,一些产业就开始回归。

法案的第二个内容:“大而美法案”。这个内容受到的关注或者研究比较少。在“大而美法案”里,比如中国的船舶靠近美国,就要收钱。我们当时就在问,这么重要的一个政策对我们的造船工业有什么影响?造船工业的人就傻了,说我们没关注这事,我说你怎么不关注这个事?造了船不能仅靠美国,造那么多船干嘛?所以,“大而美法案”的影响非常大。

“大而美法案”主要包四条内容:第一条,美国要减税——减企业所得税,投资到外边就扣税,目的是让产业回到美国去;第二条,削减社会福利,奖勤罚懒,不养懒人。如果好好干活,就不征消费税,但只要不干活,就取消福利;第三条,巩固自己的边防、国防,一些国防工业要回来,比如造船工业。第四条,不再支持新能源,搞传统能源。这条内容有很大争议,有人讲美国因为AI人工智能用电很厉害,所以美国说新能源不行,一定要用传统行业保障AI。

法案的第三个内容:稳定币。稳定币是个什么概念?就是私人企业可以发货币,但要发的货币,必须用100%的美元——企业交100块美元在美联储,就可以发100块钱的稳定币,即稳定币可以在区块链的技术之下进行交易。这种交易方式看起来很灵活,但要用美元买美元,就是美国的国债,把国债压在财政部,压在美联储。由于时间关系,我不展开了。美国的副总统讲,以美元挂钩的稳定币,可以使美国的经济实力进一步的提升。

以上是我们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从中可以看出,老大、老二在未来一段时间的竞争很激烈,这种结构性的脱钩问题我觉得阻挡不住,尽管短期可以达成一些贸易协定,但长期来说,还是以竞争为主。

其次,我们国内面临什么样的环境?

我们先讲优势——四大优势。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比如说我们的高铁、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等,中间需要大量的政府协调工作,确实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这个就不展开了。二是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三是完整的产业体系,四是丰富的人力资源。但我们也有不足和问题。第一,需求不足;第二,新旧动能在转换,传统产业往新产业在转的过程当中,存在很多问题,任务很艰巨;第三,农村滞后,大家你去看看到国外去,在座的很多企业家都到国外去过,人家的城乡之间没差别,而我们农村跟城市却差别很大。我最近去了一趟东欧,即使像波兰这样不是很好的国家,农村跟城市基本没差别。第四,就业压力大;第五,人口问题,少子化比老年化还可怕。机器人能不能养老不知道,但养老我想还是要靠人,大家不生孩子,养老怎么办?这些都是报告里面提到的问题,我把这些问题稍微作了总结。

第一,消费不足。原因大家都很清楚,不展开来讲。现在大家都在穷游、穷玩,边际消费倾向下降,有钱不花,有什么办法解决吗?一个人的消费跟收入有关系,但跟什么收入有关系呢?经济学认为跟持久性收入有关系,即预期未来每年都有这个钱,那就可以把这个钱花掉,就可以不用担心了。而我们最近都预期收入要下降,我们在降薪,所以降薪不是好政策,我一直讲千万不能降薪,一降薪就告诉我持久性收入要下降,就不会消费了。除了持久性收入以外,还有一块临时性收入——比如突然给了奖金,突然给了买车的补贴,但临时性收入大家都不敢花,因为他知道花完就没了,临时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非常低,在中国大概不到27%。所以现在以旧换新,鼓励买车子,买家用电器,这种政策短期有用,但长期没用。持续性收入来自于什么?又来自于持续的经济增长,以及公共服务的服务均等化。

第二,房地产问题。房地产问题从2021年开始调整,已经调整四年了,我觉得未来三四年调整不好。整个房地产行业加及产业链占了GDP比重的25%。我们所有的新兴产业,包括人工智能、绿色能源、快递等所有的新业态才占GDP比重的18%,这是最近我们看到的像钢铁、化工、煤炭等行业困难的很重要的原因。房地产如果上不去或者稳不住,新旧动能之间的转换就会慢,经济还得往下走。

第三,地方政府债务。大家知道,地方政府欠了很多钱,地方政府确实没有钱再去搞一些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因为卖不出地了,就很难搞基建,而且地方政府用于公共服务的投资也就降下来了。

第四,内卷式竞争。一个产业、企业会大家都拼命的干,然后就卷,卷的价格不断地下跌。

这四个问题跟报告里面讲的问题呼应在一块,是个什么问题?消费起不来、地方政府财政困难、没钱做基础设施建设、中美贸易关系、出口对外投资、产能过剩——继续投传统制造业会过剩,等等,那从从需求端我们还有什么可以干的呢?第一,在制造业里面鼓励未来创新,比如人工智能,属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第二,跟人的生活有关系的服务业,如科技、教育、文化、旅游、休闲,整个需求端就这些东西了。但需求端的问题属结构性问题,短期之内难以解决,体制性的问题我就不展开了。所以,未来四年的需求端压力非常大。

03
我们怎么办?

“十五五”规划就给了我们比较好的思路,这个思路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把发展速度维持到一定水平上。

第二,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往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方向去推,人的发展的方向去推,简单的说就是民生的概念。那么,目标是什么呢?七个目标。我认为其中第一个目标比较重要,就是把经济增长速度稳在一定水平上,同时要把消费率提上去,让内需起来发挥作用,即我们面临那么多困难,要去解决,让消费起来,让投资稳定住,让出口稳定住,还要对外投资,同时要吸引国外来投资,把内需与外需联动起来,把消费率明显提升起来。与“十四五”相比,“十五五”的七个目标里安全问题强调得更加重要了,既要发展又要安全——粮食安全、基础设施安全、能源安全、科技安全、产业链安全、经营安全,等等,这仅仅是经济领域的安全,还有国防外交领域的安全等。同时,强调速度又要快,那如何实现这个思路?报告里讲了十一项大任务,时间关系,我不做太多展开。第一项,建现代产业体系,即新型产业与未来产业;第二项,创新——把卡脖子的问题解决掉;第三项,把内需做起来,投资于人——尽量地不要再大规模基建,有些传统产业能提升改造就提升改造,就不能大规模投钱,财政转向更多投到人;解决收入差距的问题;解决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问题——养老与医疗。养老最主要是60岁以上的农民,以及城市里没有工作的一拨人,我们称之为城乡居民的基础养老金,不包括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也不包括有企业工作的人员。我认为这部分基础养老金应该逐年增加。这就需要调整我们的财税结构,怎么办?一得改革,二得继续开放,把一些先进的东西学过来——怎么养老,怎么建设好的农村设施、区域怎么协同发展,等等,学过来。另外,农民进城,也要学习解决一系列的公共服务问题。还有民生、国家安全等问题,这就是我们的“十五五”政策。我认为这些都是很重要的亮点。

04
未来的增长

最后一个问题,我们把这些问题理清楚了,思路也有了,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增上大概是多少?整个“十五五”期间,到2030年这5年,中国的潜在增长速度如果做好了应该有5%左右。但实际上由于各种原因,能达到4.5%就相当不容易了,平均下来4.7%,前5年4.9%,中间5年稍微慢一点,也不能低于4.7%,最后5年更慢,后面越来越慢。如果能做到这一点,相信在座的企业就会发展,用5年的时间再造一个新型产业,我们从18%提高到36%,传统产业的比重就小了。5年或者10年再造一个产业,至少是7.2%,新兴产业这块会加大力度去做,所以希望就在这块。

那么,我在此祝大家好运。谢谢。
 
自媒体
备案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
全国公安机关互联网站安全备案
电话
400-007-9000
010-82659965
010-82873036
地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大街8号中钢国际广场A座6层
邮编:100081
E-mail: service@chnstone.com.cn
Copyright @chnstone.com.cn All Right Reserved.北京华夏基石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